作者: 孫 濤 來源: 菏澤日報 發(fā)表時間: 2021-01-15 10:08
“從藝30多年積累下來,我家的‘泥人’比人多?!苯?,在我市非遺項目“菏澤泥塑”市級代表性傳承人趙東民家里,記者看到了5頭栩栩如生的魯西南大黃牛和各種神態(tài)各異、充滿生活氣息的泥塑,而這些都是趙東民捏出來的。
泥塑,俗稱“彩塑”。泥塑藝術是中國民間傳統(tǒng)的一種古老常見的民間藝術,它是用粘土、紅膠泥塑制成各種形象的一種民間手工藝。
“庚子鼠年過去,辛丑金牛即將來到,為詮釋菏澤人民勤勞淳樸、剛毅執(zhí)著、開拓創(chuàng)新的良好形象,2020年秋天,我就開始了魯西南大黃牛泥塑制作。”趙東民介紹,一件完整的作品需要運用雕、塑、捏等二三十道工序,以膠泥為原料制成泥坯,塑形陰干,涂上底粉,再施彩繪。這不僅要求創(chuàng)作者有極深厚的美術功底,豐富的民俗傳統(tǒng)文化修養(yǎng),更要有多年的反復研習,才能夠達到貼近人民生活,神形兼具的境界。
“做泥塑不能‘照葫蘆畫瓢’,我要捏出屬于自己的東西。”趙東明說。30多年來,趙東民潛心于泥塑世界,天天捏,日日練,幾千個小泥人見證了他的執(zhí)著。他用靈巧的雙手先后塑造了趙登禹、高秉涵等人物形象,猴子、黃牛等動物形象及《一粒米》等主題雕塑。
“我要繼續(xù)用這些紅膠泥,捏出我們曾經的生活,讓這項技藝更好地傳承下去?!壁w東民說。
文/圖 記者 孫 濤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