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位置:中國菏澤網 > 決戰(zhàn)決勝 脫貧攻堅 > 正文
作者: 薛惠 來源: 發(fā)表時間: 2021-07-16 16:00
魚骨村,相傳明朝時一條黃河大魚在岸邊擱淺,遺下魚骨而得名。在這里,洪水是人們最深的記憶。黃河山東段長628公里,河槽和大堤之間形成1702平方公里灘區(qū),有像魚骨村群眾這樣的60多萬群眾居住其間,飽受水患威脅。
“我記得1976年發(fā)大水,街上的水有幾米深,浪大得嚇人,房屋都給沖塌了。”對過往的洪水,馮官振記憶猶新。“我這輩子搬了4次家,搬窮了,這次搬進社區(qū)不用再搬了!”
馮老漢說,那時候,黃河河道來回“滾”,魚骨村幾次落到了河里,搬來搬去分成兩個魚骨村,一個歸了河南省,一個歸山東省?!吧w個屋子撐不了幾年,一上水就沖了。一年就收一季糧食,秋季的莊稼往往就被沖走了。”
黃河灘區(qū)脫貧遷建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交給山東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牢記習總書記囑托,全省上下奮力攻堅,確保2020年底全面完成遷建任務。從黃河灘區(qū)到黃河社區(qū),一字之差,讓魚骨村村民的生活開始改天換地。越來越多的灘區(qū)群眾開始有了穩(wěn)穩(wěn)的家。
10月29日早晨剛過六點,專為黃河灘區(qū)村莊遷建蓋的社區(qū)開始選房。馮文修老漢也和兒子一起來到現場,興致勃勃的參與調房。
開始搬遷的魚骨村村民,跨過黃河浮橋往新村搬家,興奮、幸福寫在每一個人的臉上。
“沒想到這輩子還能住上這么好的樓房!我還想叫兒子換輛新車”摸著社區(qū)里舉辦的車展上的新車,馮文修老漢摸摸這兒,摸摸那兒,難掩激動。
“搬新家了,再也不怕大水了!”新小區(qū)傍黃河大堤而建,空中俯瞰,老村址新村臺遙相呼應,驚天巨變盡收眼底。
馮文修老漢眼角泛起淚花。這一刻,魚骨村人盼得太久了。
即將消失的鄄城縣董口鎮(zhèn)魚骨村老村,相傳明朝時一條黃河大魚在岸邊擱淺,遺下魚骨而得名。
九十四歲的馮官振老人在生活了近百年的老屋里,期待著搬離灘區(qū)住上新居。
黃河灘區(qū)的房子很多都是危房,屋外下大雨屋內下小雨,即將搬家了,許鳳芹老人仍戀戀不舍的在院子里不懇離開。
馮文修老人帶領兒子們一起選新房,他是第一個響應號召搬入新家的魚骨村村民。
11月18日,秋天,村支書李克印帶領村民通過黃河浮橋,浩浩蕩蕩往對岸黃河社區(qū)搬遷,原來趕集、就醫(yī)、上學、進城只有這一條路,現在跨過黃河即將融入城市生活。
高高興興搬遷的魚骨村群眾,滿帶笑臉。
買了新樓房的村民也買來了新的家俱。
馮文修和兒子們一起把糧食搬進新居。
新社區(qū)為灘區(qū)村民專門搞了一次特惠車展,馮文修老人告訴兒子:我們也要買一輛這樣的車。
馮文修堂弟的孫子馮再輝,在搬新家之后一周就把新房布置好了,并在車展新買了車喜迎新娘。
大喜的日子里,馮文修趕到新郞家里祝福,高興的喝下新媳婦敬的喜酒。
魚骨村終于告別了昔日的臟亂差,搬進了黃河社區(qū)。